徽州自古读书风气极盛,即使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,读书声也终年不断。原因何在?魏晋以后,中原的战事频频,一些贵族和读书人为躲避战乱和异族的追杀,纷纷南迁。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,落脚徽州后,边耕田边读书,过着与世无争的耕读生活。从隋唐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后,他们便凭借自己的家学功底,教子读书,以求将来入仕。到宋朝时,徽州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、思想家朱熹,他的学说又推动了徽州人的读书致仕之风。
书院落成一百多年来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,如清末内阁中书汪康年,民国初年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,及许多科学家、文学家、学者、诗人等,均在此受过启蒙教育。如今,宏村的孩子们都已在更新更好的学校去读书了,南湖书院则成为缅怀祖先功德、教育后代发奋读书的场所。
南湖书院主要是汪氏家族的免费学堂,“汪”姓是当地的一个大姓。此行还见到了宏村史上最富一户-汪定贵的府邸以及其92代传人,曾经在《画魂》中客串了一个书法家,至今还生活在这个村子里。听他自己讲,他是第一代的农民导游,目前导游所讲的内容全部由他口述相传,口述内容至乔石参观后做了一本小册子,算是有了文字记载,一册5元,翻开一看与导游讲解稍有出入,只是文字的过于追求真实,而导游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点灵活的运用。不过老人对共产党占领了汪家最大的府邸稍有不满,嘟囔着个没完。